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皇子元狩六年三月丙子 其二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史记·三王世家》)
策封燕王旦元狩六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太夫汤庙立子旦为燕王,曰:于戏,小子,受兹玄社
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北土,世为汉藩辅。
于戏!
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于戏!
朕命将率徂征厥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汉书》作「帅」)皆来,降旗奔师。
荤粥徙域,北州以绥。
悉尔心,毋作怨,毋俷德(《汉书》作「毋作棐德」)毋乃废备。
非教士不得从征。
于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
王其戒之(同上,《汉书·武五子传》有删节)
西汉 · 刘旦
《汉书》曰:昭帝时自以为武帝子。且长。不得立。乃与其姊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交通。谋废帝自立。燕仓知其谋告之。由是发觉。王忧懑。置酒万载宫。会宾客群牙齿妃妾坐饮。王自歌曰云云。华容夫人起舞。坐者皆泣。王遂自杀。
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
横术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按:○《汉书》燕刺王旦传。《御览》一百五十、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五作燕王歌。《诗纪》一。
贤良对策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赏罚所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
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强谏,为王所杀。
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汉书·韩延寿传》:父义为燕郎中刺王谋逆,谏而死。昭帝初,相以文学对策,请显赏其子。因擢延寿大夫。)
燕王旦命令群臣 西汉 · 刘长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寡人赖先帝休德,获奉北藩,亲受明诏,职吏事,领库兵,饬武备,任重职大,夙夜兢兢。
子大夫将何以规佐寡人?
燕国虽小,成周之建国也。
上自召公,下及昭、襄,于今千载,岂可谓无贤哉!
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馀年,曾无闻焉。
其者寡人之不及与?
意亦子大夫之思有所不至乎?
其咎安在?
方今寡人欲挢邪防非,章闻扬和,抚慰百姓,移风易俗,厥路何由?
子大夫其各悉心以对,寡人将察焉(《汉书·武五子·燕王旦传》)
燕王旦玺书元凤元年 西汉 · 汉昭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
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若发,赖绛侯等诛讨贼乱,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
樊、郦、曹、灌携剑推锋,从高皇帝恳灾除害,耘锄海内。
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
然其赏不过封侯。
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
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汉书•武五子传》)
傅介子义阳侯元凤四年四月 西汉 · 汉昭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楼兰王安归常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
平乐傅介子节使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
其封介子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汉书•傅介子传》)
汉 · 华容夫人
 押鱼韵
发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
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汉书》燕刺王传。《御览》一百五十、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一。)
赠赐宣隆秦洁诏甘露二年八月 曹魏 · 高贵乡公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燕刺王谋反,韩谊等谏而死,汉朝显登其子。
诸葛诞创造凶乱,主簿宣隆,部曲督秦洁秉节守义,临事固争,为所杀,所谓无比干之亲而受其戮者。
其以、洁子为骑都尉,加以赠赐,光示远近,以殊忠义(《魏志·高贵乡公纪》)
申宗人冤狱书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古人言。为国忠臣者半死。
而为国谏臣者必死。然而至忠之臣。
不避死以谏主。至圣之主。
不恶直以废忠。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
好忠爱直。每正言极谏。
特见优容。今陛下方御宝图。
以临阳馆。崇阐元化。
宁济苍生。固臣精心洁意。
愿陛下至德与三皇比矣。然臣伏见陛下有至圣之德。
左右无至忠之臣。使上下不通。
内外壅隔。臣窃惧之。
恐后代或以为圣朝无至忠之臣。故臣敢冒万死。
越职上奏。伏乞天恩宽臣喘息。
毕尽忠言。臣闻上有圣君。
下无枉臣。昔舜诛四凶。
尧不罪舜。周公诛管蔡。
成王不罪周公霍光燕王
昭帝不罪子孟。何者。
此数公皆为国讨贼。为君殄雠。
假虽擅权。犹不可罪。
况奉君命而执法者乎。臣伏见宗人嘉言
有至忠之诚。抱徇公之节。
执法不挠。为国殄雠。
顷者逆子贼臣。阴搆祸难。
潜图密计。将危社稷。
当时逆节初露。朝野震惊。
赖陛下神武之威。天机电断。
得奉圣决。恭顺天诛。
不顾躯命。不避彊禦。
唯法是守。唯恶是雠。
幸能察罪明辜。穷奸极党。
使伏法者自首情实。天衢得以清泰
万国得以欢宁。诚是陛下神断之明。
抑亦尽忠之效。陛下所以自监察御史擢拜为凤閤舍人者。
岂不以表其臣节。报其竭诚。
使天下之人知其忠恳者也。当此之时。
忠必见信。行必见明。
自谓专一事君无贰也。今乃遭诬罔之罪。
被搆架之词。陷见疑之辜。
困无验之告。幽穷诏狱。
吏不见明。肝血赤心。
无所控告。母年八十。
老病在床。抱疾喘息。
朝不保夕。今日身幽狱户。
死生断绝。朝蒙国荣。
夕为孤囚。臣窃痛之。
顷者至忠。而今日受赂。
辜负圣主。忧及慈亲。
诚足痛恨。臣比者固知不免此祸。
不能度德量力。贪荣昧进。
以讼受服。谁能免尤。
向使辞宠让荣。陈力就列。
雷同众辈。勤恪在公。
与全躯保妻子之臣恭默圣代。臣固知今日未招此患。
何者。古人云。
盗憎主人。被尧诛者。
不能无怨。顷来执法诛罪。
多是国之权豪。父雠子怨。
岂可胜道。亲党阴结。
同恶相从。假使为脯肉。
为菹醢。宗诛族灭。
肝脑涂地。彼凶雠也。
未足以快其心。况蒙国宠荣。
位显朝列。凶雠切齿。
怨黩何穷。臣窃恐今日之辜。
已是雠怨者相结搆矣。陛下至圣明察。
岂不为之降照哉。倘万一雠诬滥罪。
使凶嚚者得计。忠正者见辜。
为贼报雠。岂不枉苦。
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偫恶之所疾。
寡不敌众。孤不胜偫。
偫诬成罪。圣不能救。
自古所有。非止于今。
古者吴起事楚。抑削庶族
以尊楚君。楚国既强。
吴起蒙戮。商鞅事秦。
专讨庶孽。以明秦法。
秦国既霸。商鞅极刑。
晁错事汉。诸侯威彊。
七国骄奢。将淩王室。
削弱其势以尊汉。景帝不悟。
惑奸臣之说。遂族灭晁氏。
以此三臣。岂不尽忠愿保其君。
然而身死族亡。为雠者所快。
皆当代不觉。而后代伤之。
圣主明君。可不谓之痛伤邪。
臣以嘉言虽无三子之智。窃恐获罪或与之同。
伏惟陛下仁慈矜怜。悯察其忠。
且臣闻汉高祖谋楚。与陈平四万金。
及其为帝。不问金之出入。
何者。立大功者不求小疵。
有大忠者不求小过。所谓圣主之至道者也。
陛下豁达大度。至圣宽仁。
观于汉祖。固已远矣。
龌龊小吏。何足为陛下深责哉。
伏愿天恩矜愚赦罪。念功补过。
乞将终养老母。获尽馀年。
岂非圣主之恩。仁君之惠。
有礼有训。善始善终哉。
臣于嘉言。亲非骨肉。
同姓相善。臣知其忠。
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茂。
大雅明哲。能保其身。
假使获罪于天。身首异处。
盖如一蝼蚁尔。亦何足可称。
然臣念其曾一日承恩。蒙圣主驱使。
而不以赤诚取信。今乃负罪见疑。
臣实痛之。恐累圣主之明。
伤其老母之寿。身污明法
为后代所悲。臣知其忠。
岂能无惜。所以敢冒万死。
乞见矜怜。臣若言非至忠。
苟有侥倖。请受诛斩。
伏表惶怖。魂魄飞扬。
咏史(上) 其二 文帝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性习由来系正邪,古今谁不道蓬麻。
无人说与吹箫相,窦薄淮刘本一家(自注:淮南厉王之死,薄昭之诛,吴太子之死,吴楚之乱,梁武王之骄恣,淮南王衡山王之叛,戾太子之称兵,皆以无良师傅与任使奸人同国而然。周勃灌婴惩吕氏,选有节行者傅之,窦广国弟兄遂为贤戚。燕王旦求入宿卫武帝曰:生子当置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果有争心。然则性习邪正之说,汉之君臣非独贾生知之也。使当时能充其说,先之天子太子,而概之贵戚诸侯王,汉其三代矣。明于此而暗于彼,得之一家而失之天下,可谓猷之不远矣。)
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九、《文编》卷二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古今之正义也。
然尧废丹朱用舜而天下安,帝乙废微子立而商以亡。
古之人盖有不得已而行之者矣。
得已而不已,不得已而已之,二者皆乱也。
子非、纣,而废天下之正义,君子不忍也。
子如、纣,而守天下之正义,君子不为也。
汉高帝始谓惠帝仁弱,欲废之而立如意,既而知人心之在太子也,则寝废立之议,而用平、勃。
平、勃皆贤而权任均,故惠帝虽没,产、禄虽横,而援立文帝,汉室不病也。
武帝既老,知燕王旦广陵王胥之不可用也,废之而立少子,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以后事。
当是时,昭帝之贤否未可知,而四人枉直相半也。
幸而昭帝明哲,霍光忠良,桀、羊虽欲为乱而不遂。
其后复废昌邑,立宣帝,而朝廷晏然无事。
盖人君不幸而立幼主,当如二帝属任贤臣,乃免于乱。
此必然之势也。
魏明帝疾笃而无子,弃远宗子而立齐王,始欲辅以曹宇、曹肇,而倖臣刘放、孙资不便、肇之正,劝易以司马仲达、曹爽。
齐王既非天下之望,而爽又以庸才与仲达奸雄为对,数年之间,遂成篡弑之祸。
晋武帝亲见此败矣,惠帝之不肖,群臣举知之,而牵制不忍,忌齐王攸之贤,而恃悯怀之小慧,以为可以消未然之忧。
独有一汝南王亮而不早用,举社稷之重而付之杨骏,至于一败涂地,无足怪也。
之出齐王也,王浑言于曰:「攸之于晋,有姬旦之亲,若预闻朝政,则腹心不贰之臣也。
国家之事,若用后妃外亲,则有吕氏、王氏之虞;
付之同姓至亲,又有吴楚七国之虑。
事任轻重所在,未有不为害者也。
惟当任正道,求忠良,不可事事曲设疑防、虑方来之患也。
若以智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远,亦安能自保乎?
人怀危惧,非为安之理,此最国家之深患也」。
之言,天下之至言也。
不能用,而用王佑之计,使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
然晋室之乱,实成于八王。
吾尝筹之:如攸之亲贤,夺嫡之祸非其志也。
不幸至此,天下所宗,宗社之计犹有赖也。
佑之计,使子弟据兵以捍外患,如梁孝王之禦吴楚尚可。
若变从中起,而使人人握兵以救内难,此与何进、袁绍召丁原、董卓以除宦官何异?
古人有言:「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武帝之择祸福,可谓不审矣!
迩英春秋进讲 其三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横浦先生文集》卷一三
九成曰:日者,人君之象。
人君德充于内,无邪心非意摇之,嬖臣女子乱之,权臣奸夫惑之,夷狄盗贼谋之,则方寸昭然,辉光四达,日安其序,理固然也。
臣尝考尧、舜,禹、汤、文、武之书,皆不书日食。
以谓略而不书耶?
尧寅宾寅饯,舜察璿玑玉衡,夏克谨天戒,商有天灾之训,周立保章之官,其谨于天文盖可知矣。
然而不书日食者,有以见尧、舜、禹、汤、文、武德之明也。
后羿作乱,则辰弗集于房;
幽王失道,则诗人以谓「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是知日之所以食者必有以也,臣请推而明之。
夫人君之德,与日同光,及夫邪心四起,非意已萌,嬖臣预政,女子荡心,权臣执柄,奸夫窃鼎,夷狄外侵,盗贼内起,恶气积稔,上见于天,不可诬也。
然而因日食之深浅,可以验恶气之重轻。
至于日有食之既,则朝廷盖可知矣。
记《礼》者之言曰:「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
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
其言修六官之职则是矣,而不及人君省躬之义,臣切疑之。
臣以谓日有食之,人君素服减膳,避正寝,岂无谓哉?
其意盖将使人君退而自省,曰,非心起而邪意萌乎?
嬖臣预吾政乎?
女子荡吾心乎?
权臣执吾柄乎?
奸臣窃吾鼎乎?
夷狄将外侵、盗贼将内起乎?
安意定志,怆前日之失路,而誓后日之自新,庶几其免于祸乎。
然而与其日有食而后自省,窃以谓不若未有天变而日三省之。
三省之学,臣已陈于前,此不敢复渎圣听,伏愿陛下力行之。
至于鼓用牲于社,此又声阳气以攻恶气之义也。
虽然,是礼也,乃天子之事。
《传》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
鲁何为而有此礼乎?
成王伯禽以天子之礼乐,故鲁因仍而僭之。
周公虽有功,人臣也,安得用天子之礼乐乎!
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失也。
使周公在,臣知其必辞矣。
孔子曰:「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
故因用牲于社,复书之,以见鲁国承袭之失而莫之正也。
圣人辨名分如此,安得而有乱亡之事乎?
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其后文公十六年冬十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十八年夏五月,齐人弑其君商人;
冬十月弑其君庶其;
成公十七年十二月,楚人灭舒庸。
皆恶气兆于此时也。
臣因日食知恶气之积稔,然后知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即二帝之和气,而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即先王之和气也,岂自外来哉?
皆其心中之物耳!
然则人主之处心积虑,可不敬乎?
此臣所以愿陛下力行三省之学也。
进讲毕,执牙篦进曰:「臣闻孔子之言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圣人意到语到,犹为此说,况臣意识昏蒙,文辞浅陋,岂能发挥《春秋》之至意?
臣今意有未尽者,更欲为陛下言之」。
上曰:「如何」?
对曰:「适臣论日食之变,本于恶气,恶气之萌,起于恶念,不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将奔腾四达。
上触乎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飞流彗孛,盈满苍穹;
下触乎地,则菑及五谷,祸及百虫,山摧川溃,草怪木妖;
中触乎人,则为兵为火,为疠为疫,为小人,为女子,为谗夫,以败乱国家之政事。
是则恶念之起,可不即加扑灭乎」?
上曰:「是是」。
再进曰:「臣尝读《易·坤》之初六,不觉抚卷而叹,盖《坤》之初爻,五阳在上,一阴在下,生其卦为《姤」》。
上首肯曰:「如何」?
对曰:「一阴者,恶念也。
圣人悯之,故发之曰:『履霜坚冰至』。
夫霜轻而冰坚,此众人所知也。
履霜而知其为冰,圣人所知也。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恶念之起,如霜之轻,不即除之,日复一日,其所由来者渐矣,故其恶至于如此。
孔子断之曰:『由辨之不早辨也』。
此盖言恶念不可不亟去也。
在《易》为履霜之说,在《中庸》则为慎独之说」。
上注视曰:「如何」?
对曰:「臣爱杨时之论,曰:『独者交物之时,有动于中,其违未远也。
虽非视听所及,而其几固已瞭然心目之间矣,其为显见孰甚焉。
虽欲自蔽,吾谁欺,欺天乎』?
此盖言恶念之萌,不可留于心也。
臣又读西汉《燕王传》,窃怪其怪异何如此之多也!
如虹入井,豕坏灶,乌斗鹊,死鼠舞端门,天火烧城楼,大风坏宫室,拔折大木,流星下坠。
及细考其传,卫太子死,齐怀王薨,自以为次第当及,乃求入宿卫
呜呼,此诚何心哉!
恶气之萌,盖起于此也。
使燕王旦素知学问,离绝远去,妖怪何自而有乎」?
上曰:「极是极是」。
又对曰:「惟其留蓄在心,遇事滋大,故武帝死,闻丧不哭,乃曰玺书小,疑有变。
此盖前日宿卫之恶,至此而滋炽也。
此念不已,又上书朝廷,请为武帝郡国立庙。
及朝廷赐之钱,乃曰:『我当为,何赐也』!
恶念成矣,弗可救药矣。
乃僭貂蝉,乃僭车服,至赂遗盖主、上官桀,为篡弑之计。
臣静观其方寸中变怪如此,故凝结成象,有虹豕乌鹊之妖,岂自外来哉,皆其心中物耳」。
上曰:「是心中之物」。
对曰:「臣尝为之说曰,恶气在物,皆知厌恶,恶气在心,而不知自恶,吁可怜也。
且凡庶恶念在心,刑戮斧钺,身自当之,祸及一身耳。
历观自古人主,恶念不去,日以滋甚,岂止祸及其身?
上累九庙,下殃四海」。
上愀然。
又进曰:「陛下圣学高明,于《春秋》诛意之说,曾子三省之学,必当知其所自来。
区区之意,因论日食之变本于恶气,恶气之萌始于恶念,故推以及此。
庸愚琐陋,上渎天听,臣不胜战慄之至」。
汉昭帝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人君之德。
莫大于至明。
明以照奸。
则百邪不能蔽矣。
汉昭帝是也。
年十四而知燕王书诈。
后有谮霍光者。
上辄怒曰。
敢有谮毁者坐之。
周成王有惭德矣。
高祖文景。
俱不如也。
成王闻管蔡流言。
召公不悦。
遂使周公狼跋而东。
鸱鸮之诗作矣。
汉高闻陈平去魏背楚。
欲舍腹心臣。
汉文惑季布使酒难近。
罢归股肱郡。
贾生擅权纷乱。
欲疏贤士。
景帝信谗诛晁错。
兵解遂戮三公
所谓执狐疑之心。
来谗贼之口。
使昭帝得伊吕之佐。
成康不足侔矣。
惜哉霍光不学亡术。
未称其德。
然轻徭薄赋。
与人休息。
匈奴和亲。
百姓充实。
议盐铁而罢榷酤。
任忠臣之效也。
才弱冠而殂。
功德未尽。
良可痛矣。
上官桀诈令人为燕王旦上书言光疑有非常臣愿归符玺宿卫察变上曰朕知是书诈也后燕王等谋废立事觉尽诛 南宋 · 袁说友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燕国归符玺,将军有谤书。
君王嗟诡诈,党与悉趑趄。
白日中天照,浮云扫地除。
狂谋身一败,邪骨满丘墟。
汉论五 其一 昭帝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二
二年三月,遣使振贷贫民。
八月,诏曰:「毋令民出今年田租」。
周厉之后有宣王,周之所以兴;
始皇之后有二世,秦之所以亡。
厉王「板荡」之馀,民劳甚矣,宣王侧身修行,劳来还定,而周室复兴;
始皇征役之后,民力竭矣,二世益法峻刑,复营阿房,而秦祚卒灭。
大抵民之爱君,无有穷已,秦皇虽剥民太甚,民尚乐为之役,二世能用周宣安集之,则亦焉有遽亡者哉?
武帝穷兵黩武,好神仙,嗜游幸,喜兴作,其役民无度,至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与厉王之「板荡」、始皇之惨酷均也。
昭帝一摩抚而存恤之,而民心遂安
方其即位之始,举贤良,问民疾苦,止民勿出,给中都官马,罢榷酤官,省乘舆马,蠲马口钱,免贫民口赋,凡一事有不便于民者,汲汲而除之,惟恐或后。
于是汉以之兴。
由此观之,民心至易以收拾者。
为人上者,亦焉可不重民哉?
泗水戴王前薨,国除,后宫有遗腹子煖,立煖为泗水王
先王封建诸侯,以其功德之在民也。
周公之封于鲁也,地方百里,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盖所以为善后之计也。
高帝剖符以封功臣,列侯至百四十有三人,武帝时,列侯坐酎金色轻恶,夺爵者百六人。
武帝之世,见侯者才四人耳。
岂列侯尽抵法禁邪?
高帝虽徇一时之谋,不思经久之法,武帝能裁抑之以全其后,亦可也,乃文致其罪而削其爵,亦残忍矣。
昭帝泗水戴王之国除,因后宫遗腹子而复立之,可谓仁哉。
孔子曰:「兴灭国,继绝世,天下之民归心焉」。
昭帝得之矣。
桀安父子与霍光争权,诈使人为燕王旦上书,言罪。
人君之任臣,莫大于明君子小人之情;
不明君子小人之情,而惟曰信任,未有不败事者矣。
成汤之知伊尹,故尊之为阿衡,于是咸有一德而克享天心。
成王之知周公,故尊之为师傅,虽□四国流言而德音不瑕。
下至春秋,齐威知管仲之贤,委之以政,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故能成九合诸侯之功。
后世之君,不深辨君子小人之情状,惟执古人信任之说以待其臣,是以成帝王凤,威灵之宦官高宗李林甫,德宗之卢杞,积成汉唐乱亡之祸,岂信任之不可不辨欤?
昭帝上官桀之非,知霍光忠正,委之以政而不疑,惟知时务之要,因民所欲,与之更始,是以天下复安。
使昭帝享国日长,则其效不止于此而已。